图片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葛根四两 麻黄(去节)三两 桂枝(去皮)二两 生姜(切)三两 甘草(炙)二两 芍药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现代量:葛根12克,麻黄9克,桂枝6克,生姜9克,芍药6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项背强几几项背强几几,这是葛根汤的主证。葛根汤可以说是桂枝汤加味,葛根汤=桂枝汤(恶风)+麻黄(无汗)+葛根(项背强几几)。有汗去麻黄,无汗加麻黄。项背强几几,几几”(音 shū shū),形容短羽鸟伸颈欲飞不能之态。南阳方言说解(音 jī jī)表“轻微僵硬感”,如“酸几几”“困几几”,反映症状的隐微性。肌肉拘紧僵硬,俯仰转侧困难,自腰部沿脊柱两侧上至后头结节(项部及背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区域)。整体看,就是上部津液缺少了,用葛根升补津液。但是呢,还带一些太阳表证,要解表。组方用药葛根甘、辛,凉,功效可概括为“解肌、升阳、透疹、生津”四大核心:1)解肌退热 主治外感表证伴项背强痛(如感冒、流感)。《伤寒论》中葛根汤(葛根+麻黄+桂枝)专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2)生津止渴 治热病伤津之口渴、消渴(糖尿病)。常配天花粉、麦冬。3)透疹解毒 促麻疹透发(如升麻葛根汤)。4)升阳止泻 治湿热泻痢(葛根芩连汤葛根15g、黄芩9g、黄连9g、炙甘草6g)或脾虚泄泻(煨葛根配黄芪)。5)通络解酒 缓解酒后头痛、呕吐;改善中风后肢体麻木。麻黄+桂枝:解表散寒(针对无汗恶风)葛根:升津舒经(专治项背强)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协同解肌)此方示范了“主证+兼证”的复合治法,为后续复杂方证(如大、小青龙汤)提供模板 。临床中,凡见头项肩背拘急疼痛(如颈椎病、落枕)、或外感伴腹泻(太阳阳明合病),皆可拓展应用葛根汤。葛根汤对颈椎病有效,一般葛根与丹参、川芎配合,对治颈部。不过还是要根据身体状态,一般去麻黄,桂枝加葛根汤(去麻黄),也可加一些桑枝、鸡血藤。对于葛根汤,还可以做些加减化裁。里面有热——葛根汤+石膏、知母。表寒兼里热,无汗口渴加知母;自汗口渴加石膏、人参。 外感带久了,中焦虚——葛根汤+理中汤。少阳有热——葛根汤+柴胡、黄芩。经带久化热,气不通畅,代谢失调——葛根汤+小承气汤。津伤明显,则重用葛根至40g,加天花粉生津。 痰瘀阻络,加丹参、红花活血,全蝎、僵蚕通络。太阳经输不利,津液不足要素表实证(无汗)表虚证(有汗)病因寒邪凝滞经络(寒主收引)风邪伤津或汗出津耗津液状态寒凝津滞,输布受阻营卫不和,濡养不足关联经脉太阳为主,涉阳明经(“背”属阳明分野)太阳经气不利葛根汤证中“无汗恶风+项背强”属表实兼阳明经气不利。属于太阳阳明合病。葛根汤证与桂枝加葛根汤证对比方证症状组合病机差异出处葛根汤证项背强几几 + 无汗恶风寒闭太阳,津凝不布(表实)《伤寒论》31条桂枝加葛根汤证项背强几几 + 反汗出恶风风邪伤津,营卫不和(表虚)《伤寒论》14条必有,恶风/恶寒、发热(太阳表证) 。 或见,头痛、脉浮紧(表实);汗出、脉浮缓(表虚)表实证(葛根汤),发汗解表(麻黄)+ 升津舒筋(葛根)+ 调和营卫(桂枝汤化裁) 。 表虚证(桂枝加葛根汤),解肌祛风(桂枝汤)+ 生津舒经(葛根)。条目位置这一条目,放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的首条。太阳病纲要,首条明确太阳病的基本特征,即“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一条文是太阳病的提纲,强调了太阳病的表证本质,即邪气侵袭于表,正邪相争于肌表,表现为恶寒、发热、脉浮等典型症状。太阳病分类:根据不同的症状和脉象,将太阳病分为中风证、伤寒证和温病证。中风证表现为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伤寒证表现为恶寒、无汗、体痛、脉浮紧;温病则表现为发热、不恶寒、口渴、脉浮数。这些分类反映了太阳病在不同病因(风寒、寒邪、温热)下的不同表现。太阳病的传变与愈期,文中提到太阳病在一日内若脉象平静,为不传;若出现欲吐、躁烦、脉数急,则为传变。此外,还区分了“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即发热恶寒属阳证,无热恶寒属阴证。《伤寒论》中“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的整体结构是以太阳病的提纲为纲,以病、脉、证、治为目,系统地阐述了太阳病的病因、病机、分类、传变、辨证与治疗原则。张仲景编撰《伤寒论》时的编排原则,主要体现在其对疾病分类、病机演变及治疗原则的系统性梳理上。根据现有资料,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将疾病分为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并依据病邪侵入人体的先后顺序和程度,将疾病的发展过程归纳为六个阶段,以此确立“六经辨证”体系。“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分为上、中、下三篇,体现病证由浅入深、由简至繁的演变规律。上篇(第1-30条) :聚焦太阳病基本框架,包括提纲证(第1条)、中风(第2条)、伤寒(第3条)、传变判断(第4-5条)及禁忌证等,奠定表证辨治基础。中篇(第31-127条) :以葛根汤证为首,系统展开太阳病兼变证及合病/并病,标志表证深化或兼夹他经病机 。 葛根汤证可视为太阳病向阳明经过渡的早期阶段后续第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下利”即用葛根汤,印证其防治表邪内陷阳明的枢纽作用。下篇:进一步探讨坏病、变证及复杂证候。葛根汤证的特殊定位 作为中篇首条,葛根汤证是太阳病从“单纯表证”向“兼夹证”过渡的关键节点。太阳提纲证强调“头项强痛”(第1条),葛根汤证的“项背强几几”是此症状的深化与局部化,反映寒邪客于太阳经输(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项背),导致经气壅滞、津液不升 。其“项背强几几”提示太阳经气不利,已超越麻黄汤证的纯表寒,为后续大青龙汤(表寒里热)、小青龙汤(表寒里饮)等复杂兼证铺垫 。从麻黄汤(纯表寒)→ 葛根汤(表寒+经滞)→ 大青龙汤(表寒+里热)的条文顺序,暗含病机复杂化与方剂配伍进阶,引导我们逐步掌握兼证辨治。中篇以葛根汤证开篇,宣告太阳病不仅包含表证(上篇),更涵盖表证兼经络病变、表里同病及传变初期证候,为全书六经传变体系奠基。各篇首条多具提纲性质(如第1条为太阳总纲),葛根汤证作为中篇首条,实质是“太阳兼经输证”的亚纲,确立“有是证用是方”的辨证原则。398条目,可以试着从一个条目观照整体,抓住六经辨证这个整体。合而为一,散则为398条。以上,仅作参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